冷媒氟利昂增壓充裝機是空調、制冷設備維修及安裝中關鍵的工具,用于將氟利昂(如R22、R410A等)以精準壓力充入系統。但若使用前檢查不到位或使用后保養缺失,可能導致充裝不準、設備損壞甚至安全事故。掌握科學的檢查與保養流程,是保障其高效運行的關鍵。
一、使用前:
1.外觀與連接檢查:
首先觀察設備外觀是否有變形、裂紋(尤其是儲液罐、管路接口處),確認各部件(如壓力表、閥門、軟管)安裝牢固無松動。重點檢查充裝管路:軟管有無老化(變硬、龜裂)、接頭是否緊密(用手輕拽無晃動),接口處需纏繞生料帶或涂抹密封脂(避免氟利昂泄漏)。同時,確認儲液罐閥門處于關閉狀態,防止殘留壓力引發意外。
2.壓力系統校準:
檢查壓力表(高壓表與低壓表)指針是否歸零(若指針偏離,需用標準壓力表校準或更換),并確認量程匹配當前冷媒類型(如R410A工作壓力較高,需選用0-4.0MPa壓力表)。測試增壓泵的調壓功能:啟動設備后,緩慢調節壓力旋鈕,觀察壓力表是否隨操作線性變化(無跳躍或卡滯),確保能精準控制充裝壓力(如R22充注壓力通常為0.8-1.2MPa,R410A為1.5-2.5MPa)。
3.冷媒類型與儲液罐匹配:
不同冷媒(如R22為單一工質,R410A為混合工質)對充裝設備的要求不同(如R410A需專用工具,因壓力更高)。使用前需確認儲液罐內冷媒類型與待充設備一致(通過標簽核對),嚴禁混用(如將R22充入R410A系統會導致潤滑不良、壓縮機損壞)。同時檢查儲液罐閥門與充裝管路的兼容性(如快插接口是否匹配),避免漏氣或連接失效。
4.安全附件檢查:
檢查安全閥(通常設定壓力為儲液罐較大承壓的1.1倍)是否正常:輕拉安全閥手柄,確認能順暢排氣(無卡死);確認設備接地良好(防止靜電引發火花,尤其對易燃冷媒如R1234yf);佩戴防護裝備(如護目鏡、防凍手套,避免低溫冷媒噴濺凍傷皮膚)。

二、使用后:
1.殘留冷媒回收:
充裝完成后,先關閉儲液罐閥門,再緩慢打開充裝管路上的放氣閥,將管路內殘留冷媒回收到儲液罐(避免直接排放污染環境)。若設備配備回收裝置,需啟動回收程序,將系統內多余冷媒抽回儲液罐(確保壓力歸零后再拆卸管路)。
2.管路與閥門清潔:
用干燥氮氣(或潔凈空氣)吹掃充裝管路(壓力≤0.3MPa),清除內部殘留的冷媒液體或雜質(如水分、油污)。檢查管路接口處是否有油漬(冷媒與潤滑油混合可能析出),若有需用無水乙醇棉簽擦拭(避免腐蝕密封圈)。關閉所有閥門(包括儲液罐閥、充裝閥),防止空氣進入導致氧化。
3.壓力表與泵體維護:
定期用標準壓力表校準壓力表(每3-6個月一次),確保讀數準確;檢查增壓泵的密封件(如O型圈、活塞環)是否有磨損(觀察泵體是否漏油或壓力下降),若發現漏液需及時更換密封件。長期不用時,需將泵體內殘留冷媒排空(通過專用放油閥),并注入少量潤滑油(如硅油)保護內部零件。
4.儲液罐管理:
檢查儲液罐的壓力表(確認無殘余壓力),若長期存放需將罐內壓力泄至常壓(通過安全閥緩慢放氣)。儲液罐應存放在陰涼通風處(避免陽光直射導致溫度升高、壓力異常),遠離火源與熱源(較小安全距離≥1米)。定期檢查罐體檢驗日期(通常每2年需專業機構檢測耐壓性能),超期罐體嚴禁使用。
5.設備存放環境:
將充裝機放置在干燥、通風的庫房(濕度≤70%),避免潮濕環境導致電路短路或金屬部件生銹。用防塵罩覆蓋設備(尤其是壓力表、閥門等精密部件),防止灰塵進入管路或泵體。長期停用前,需對設備進行全面清潔并記錄保養狀態(如“已回收冷媒、管路干燥、壓力表校準日期”),方便下次使用前快速核查。
冷媒氟利昂增壓充裝機的規范檢查與保養,不僅是保障充裝精準度與操作安全的必要手段,更是延長設備壽命、降低維修成本的關鍵。從使用前的“細節確認”到使用后的“系統維護”,每一步都直接影響設備的可靠性與用戶的專業形象。只有嚴格遵循操作規范,才能讓充裝機成為制冷維修中的“得力助手”。